渔护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渔护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武汉日夜》同行篇:一线主创的《两地书》回信

发布时间:2022-06-20 18:05:48 阅读: 来源:渔护厂家
《武汉日夜》同行篇:一线主创的《两地书》回信

每一段特殊的时间都需要被记录,而记录时代的故事并传递时代的精神,正是电影频道的职责。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将在1月22日全国院线公映,而从1月11日期,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将连续一周连续邀请这部纪录电影的主创人员走进演播室,结合不同的关键词带领观众朋友们探访台前幕后的动人事迹,一并见证曾经发生的每一刻。

1月12日,《今日影评》之《武汉日夜》特别策划系列前瞻节目的关键词为“同行”。《武汉日夜》主创——湖北卫视导演谭海燕、宋一鸣做客《今日影评》节目现场,为广大观众朋友们揭秘用镜头写就这封“回信”的点点滴滴。

真实记录与时间赛跑被拍摄对象引人心疼

电影人在感受着疫情。如果把摄像比作眼睛,声音指导比作耳朵,那么身在现场的主创可以看做是整部影片的神经系统;他们对于现场做出了最直接也最真切的反应,他们选择人物,寻找故事,与每一位被记录者同行。

武汉封城当天,湖北卫视紧急成立了抗疫纪录片12人拍摄小组。据谭海燕在《今日影评》现场介绍,就在那一天,由她牵头的首支小分队就率先进入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周之后,第二支小分队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到了二月中旬,由宋一鸣带领的第三支小分队也进入了雷神山医院。宋一鸣也向《今日影评》回忆道,初到武汉的他,完全依靠谭海燕前期探索出的经验在拍摄。

不过,而对于“先行者”谭海燕和她的团队而言,一切也都从无从规划的无序状态中开启。她向《今日影评》坦言,与“正常”的纪录片拍摄不同,她所熟稔的认识、熟悉采访对象并使其忘记镜头存在的路数,在这特殊的医院环境中完全行不通。“我的这个设备拿进去,一张卡,一块电池都是用保鲜膜包起来的,只能拍一个多小时,所以我进去就得开机,得珍惜(拍摄对象),每一个都得拍。”身处新冠肺炎病痛中,很多采访对象都拒绝了他们的拍摄。但比之更令这些编导们痛心的,却往往是“拍着拍着人就没了”。

“能够跟下来的(被拍摄者),其实并不太多。”至今令谭海燕难忘的,是出现在《武汉日夜》中一个叫李超的年轻人。这个爱笑的年轻人接连失去妈妈和奶奶,在与身处ICU的父亲联系到后不久,父亲也不幸离世。而在李超尚不知情的情况下,作为拍摄者的谭海燕陷入了深深的无力与内心对抗之中。“一方面(拍摄)他是我的工作,有的问题必须得问,另外一方面,从个人情感上面来说,我觉得自己特别残酷,其实我自己的内心是对抗的。”

《武汉日夜》反哺情感启迪主创动情递出《两地书》回信

《今日影评》节目镜头观察下,宋一鸣也坦陈一位住进金银潭一个多月的七旬爷爷与小孙子收音机的故事给了他最大触动。尽管已不愿再陷入回忆,可当抗拒重温自己拍摄影像的宋一鸣看完《武汉日夜》全片后,还是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感动。“我觉得武汉好伟大,武汉人好了不起,这里面的平凡人都好了不起。”

用生活细节碎片勾勒真实武汉的《武汉日夜》,带着导演曹金玲不煽情却令情感自然流淌的创作思路。“作为一个记录者,我特别感谢曹金玲导演,因为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遗忘,它是具有一定残酷性的,”谭海燕坦言,《武汉日夜》的成片平缓而温和,在无配音推进及细节素材选择的手法上给了她很大启迪,“她没有去选择推动故事情节,全部是选择情绪性的,我就特别喜欢。”

工作与感伤外,这段拍摄经历也给了作为拍摄者的他们全新而宝贵的情感财富。宋一鸣向《今日影评》幸福地表示,他在雷神山医院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透过每日的“递水”情谊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而谭海燕则将这一段“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体验一生铭记,“它其实有偶然性,也是有必然性的,就像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都能成为生死之交,就是因为我们共同经历的是这一段非常的时间。”

《今日影评》特别节目《武汉日夜》之“同行”篇尾声,两位为《武汉日夜》提供重要拍摄素材的记录者,也对《今日影评》近一年前发往武汉的《两地书》给出了最真挚的回应。宋一鸣表示,一年过去了,武汉真的越来越好了,正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所给我们呈现的一样,希望大家去能看这部电影,也希望大家能多回武汉看看。谭海燕也抒发着自己的感谢,“在我们湖北广播电视台像我这样能够在一线的,我的同行都有八百多位,在这一段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这个历史当中的一点点的片段,非常希望用我们的作品来向全国的观众道一声感谢,谢谢。”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

通知公告H5模板
祝福问候H5模板
行政办公H5模板